位於奈良市佔地面積很廣在「奈良公園」內。被登錄為世界遺產,是奈良代表的著名寺院。「大佛的鼻孔」其實是東大寺殿內一根樑柱上的洞口,因與大佛像的鼻孔一樣大,所以才被稱作「大佛的鼻孔」,傳言能鑽過就可以無病無災、事業順遂、愛情如願⋯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巨大山門「南大門」在左右側有金剛力士像(仁王像)左邊是張著嘴的「阿行像」右邊是閉著嘴的「吽行像」大寺境內建築繁多還有法華堂、二月堂、南大門、戒壇堂、勸進所等歷史價值崇高的建築物,來這也可以將附近的春日大社景點排入那裡不論楓葉季或紫藤花季都很美。
東大寺(とうだいじ)是日本奈良市的著名佛教寺院,為華嚴宗的大本山,也是日本古代最重要的佛教建築之一。東大寺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是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象徵。
主要特色
1. 大佛殿(毘盧遮那佛殿)
• 東大寺最著名的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
• 殿內供奉著世界最大的青銅佛像——盧舍那大佛(高さ約15公尺),象徵宇宙之王。
• 大佛的建造始於奈良時代(公元752年),其規模與工藝令人驚嘆。
2. 南大門
• 位於寺院入口的宏偉大門,被指定為國寶。
• 門內有兩尊氣勢恢宏的金剛力士像,由運慶和快慶等鎌倉時代的雕刻名匠創作,為日本佛教雕刻的巔峰之作。
3. 二月堂與三月堂
• 二月堂:知名的「修二會」(又稱「お水取り」)法會在此舉行,是奈良早春的傳統活動。
• 三月堂:又名法華堂,內有許多國寶級佛像,如十一面觀音。
4. 周邊環境
• 東大寺位於奈良公園內,環境清幽,常有鹿群漫步,是奈良觀光的標誌之一。
• 春季的櫻花與秋季的紅葉更為寺院增添自然美感。
歷史意義
東大寺由聖武天皇於奈良時代建造,目的是祈求國家安泰和佛法興隆。寺院的建造動員了全國資源,象徵當時日本對佛教的重視。即使經歷數次火災與重建,今日的東大寺仍保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是日本佛教華嚴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1998年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裡面有很莊嚴的大佛,歷經幾次燒毀但不減其莊嚴與親眼所見之震撼感,觀光客很多,要拜拜時必須越過很多手機,請參拜的人自重。
參拜券有分單買東大寺或是加上博物館的兩種選擇,推薦加價博物館的部分!
東大寺的大佛殿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造建築,殿內供奉的奈良大佛「盧舍那佛」坐像,高大威嚴氣勢非凡,讓人印象深刻。
大佛殿內有一根著名的大柱子,柱子底部鑿有一個洞,據說這個洞的大小與大佛的鼻孔相同。傳言只要成功鑽過這個洞,就能祈求健康平安,甚至實現願望。遊客中有位身材高眺的美國人,挑戰這一體驗的場景引來眾人的目光。當他最終成功穿過時,現場響起了的掌聲,為他的努力與成功送上祝福,場面十分和樂。
遊覽東大寺,不僅能近距離欣賞奈良大佛等珍貴的國寶與文化財產,還能漫步於古老的寺院之中,感受建築的莊嚴與佛教文化的深邃內涵。這裡無疑是一處能讓人沉浸於歷史與文化之中的靜謐優美之地。
南都六宗之一華嚴宗的大本山的東大寺,兼具歷史以及信仰,早在奈良時代就建造完成,雖然多次遭遇祝融,導致目前的建築主要是江戶時代建造,雖桓武天皇為擺脫舊佛教勢力遷都平安京,扶持了天台宗比叡山延曆寺,而後嵯峨天皇又扶植了高野山真言宗(密教),但其對於政治地位仍保有一定的高度,跟興福寺擁有武裝集團(僧兵),在江戶時期以前,也跟著延曆寺一樣,是各路諸侯拉攏的對象。這種唐代特殊的巨大寺院建築風格,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
門票只要800不太需要等,腳力如果夠可以走到二月堂,看市區風景,二月堂又可以走到春日大社,從奈良公園端出來。
東大寺的特點分析
建築與特點
1. 巨大佛殿與大佛
• 東大寺的「大佛殿」(金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內供奉著著名的奈良大佛(盧舍那佛),高達15公尺,代表了佛教宇宙觀中的「法身」佛。
• 大佛殿和大佛象徵日本古代對佛教的虔敬與權力的集中,展現了奈良時代(710–794)日本對佛教文化的吸收與展現。
2. 南大門與仁王像
• 雄偉的南大門是寺院的正門,由兩尊國寶級的木造仁王像守護,是日本雕刻史上的傑作,充滿力量感。
3. 柱洞挑戰
• 大佛殿的一根大柱底部有一個洞,傳說只要通過此洞,就能獲得智慧與健康,成為遊客的熱門體驗之一。
四季特點
1. 春季
• 櫻花盛開的季節,東大寺周圍的櫻花與古老建築相互映襯,特別是二月堂附近的櫻花,是拍照的最佳時期。
• 「修二會」(二月堂的悔過法會)在每年3月舉行,點燃火把的場景極具視覺震撼。
2. 夏季
• 綠意盎然,寺內和周圍的庭園顯得生機勃勃,適合安靜漫步。
• 夏季燈籠節(萬燈供養會)點亮寺院,使夜間的大佛殿別具一番神聖感。
3. 秋季
• 紅葉季節,東大寺周圍的紅葉遍布,尤其是二月堂與三月堂附近的楓樹,景色壯麗。
• 秋季也是佛教儀式較多的時期,例如誦經會。
4. 冬季
• 銀裝素裹下的東大寺展現寧靜的氛圍,特別是雪覆大佛殿時更添莊嚴。
• 寺內的暖光與清冷的冬景形成強烈對比,讓人感受到佛教的「空寂」。
歷史背景
1. 創建背景
• 東大寺於奈良時代的752年由聖武天皇創建,旨在振興佛教,安定當時的社會。
• 大佛象徵國家的安泰,建造期間動員了全國民眾,成為日本佛教「國分寺制度」的重要象徵。
2. 歷史波折
• 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多次遭遇火災與戰亂(如南北朝時代的戰爭)。
• 1180年因源平合戰被燒毀,後來由僧人重建。
• 1709年的重建確立了今日大佛殿的規模,儘管比原始建築略小,仍然令人驚嘆。
3. 文化遺產地位
• 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產」之一,東大寺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視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巔峰。
宗派與地位
1. 華嚴宗大本山
• 東大寺是華嚴宗(大乘佛教的一派)的總本山。華嚴宗以《華嚴經》為核心,重視「法界緣起」,主張一切事物皆因緣和合而成。
• 作為總本山,東大寺在宗派中具有極高的精神領導地位。
2. 全國佛教的核心
• 在奈良時代,東大寺的建立象徵佛教成為國家保護的宗教,因此被稱為「天下大寺」。
• 大佛開眼會(752年)時吸引了來自中國、朝鮮、印度的僧侶,展現了日本佛教的國際化。
3. 今日的宗教與文化中心
• 雖然日本的佛教現代化程度較高,但東大寺仍然是重要的朝聖地與文化地標,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和信徒。
結論
東大寺作為奈良佛教的象徵,不僅是一座宏偉的建築,更是日本歷史、宗教與文化的縮影。它的四季之美與深厚的佛教內涵,使其在觀光與信仰層面上都具有極高的地位,是理解日本佛教與歷史的絕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