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港區南青山的根津美術館名稱源自現在東武集團主事者的根津氏以及前根津財閥的初代、當年東武鐵道的社長,有「鐵道王」名號的根津嘉一郎。現在美術館的本館建物的所在地原本是根津嘉一郎的宅邸,在他1940年去世後由其後代稟其意願改建成1941年開館的美術館,裡頭收藏了根津嘉一郎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所收藏的數千件東洋骨董藝術品。幾經更迭拆建後現在的本館是在2006年將上代建物拆除後由建築名家隈研吾設計並於2009年重新開館。不過,這次造訪後若問我根津美術館的組成要素,我會說本館與其後方、想必也是源遠流長的庭園在我心目中的佔比至少各半。不要誤會,隈研吾所設計的建物還是很不錯的,其整體設計風格與美感我覺得和明治神宮美術館類似,看這兩個或會覺得像是"one trick pony”,但if this trick is good enough then why not?而在根津美術館中的這個"trick”我認為包括隈研吾喜好採用的木質、切妻造的屋頂樣式、以及深色大片的玻璃可帶來的反射以及和外頭綠意的融合(就與綠意融合這部份我認為稍遜於明治神宮博物館),就美感而言對我來說主要還是來自木質與透過玻璃傳遞的綠意兩大要素。隈研吾本人曾表示其揚棄20世紀常見的白色立方體的建物格式而採用大型玻璃窗開口以讓展示空間可與庭園合而為一,進而表現在傳統日式美中建築與庭院合而為一的概念,不過我認為建築樣式(白色立方體或切妻造+木質)和是否採用大片玻璃是兩件事,白色立方體為何就不能有融合庭園的大片玻璃?對我來說切妻造和木質不過是表現傳統日式建築美中的其他主要要素。
建築不錯,但這次讓我有不小的驚訝、較大的驚喜、和驚豔的是後方的庭園。這庭園佔地非常廣(面積17,000平方公尺,是建物地板面積的四倍),其中植栽極為茂密,有些還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而且種類多樣,搭配傳統日式庭園中的石燈籠、茶室(共四個)、池塘等等,對我來說是在東京都中少見的很有「京都感」的一個場域,也因此特別讓人耳目一新!在我心目中根津美術館的庭園的美相較建物或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一份餐點中如果只有一碗飯或是一碗湯可能各自都有些缺憾,但兩者合在一起就完滿了。我心目中的根津美術館就有這樣的感覺,建築+庭園(或許再加個咖啡)的根津美術館就是個完滿的存在。
東京必訪美術館之一